翘嘴红成鱼养殖模式与技术翘嘴红俗称翘嘴、太湖白鱼等,营养丰富且可入药,市场需求量日趋增大。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这一名贵品种,近几年咱们进行了翘嘴红的苗种繁育和商品鱼养殖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翘嘴红的成鱼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养殖者参考。一、养殖模式与效益分析1.池塘主养。池塘面积2~1食盐水浸洗鱼种10~15分钟。春季若发生车轮虫或指环虫等寄生虫病,可用0.5毫克/升硫酸铜防治。细菌性鱼病可从4月开始做预防,每隔半个月用二溴海因0.1毫克/升或溴氯海因0.2毫克/升全池泼洒消毒1次,治疗用二溴海因0.3毫克/升或溴氯海因0.45毫克/升全池泼洒,隔天再用1次。三、需要注意的几点1.搭建饲料台。翘嘴红在水体的中、上层摄取食物,一般不吃沉底的饲料。因此,可在池内离水面60~70厘米水层处,设置一个3米×3米的食台,以防饲料沉底造成浪费,败坏水质。2.谨慎用药。翘嘴红对某些药物(如敌百虫、三氯异氰尿酸、生石灰等)非常敏感,尤其是混养塘口,用药时须慎之又慎。3.捕捞与运输。翘嘴红性急躁,善于跳跃,在捕捞时要用竹竿把拉网举起来,使网高出水面1.4米以上,否则鱼会跳到网外。苗种运输时,要带水操作,且水中不能混有水生生物,尤其是水生动物。运送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避免较强震动、颠簸,并要防止水温变化过大过快。希望能帮助到您!更多的技术依旧是建议您去买光盘。或者书籍。和一些养殖网站上去寻找。
翘嘴红鲌(翘壳、翘嘴巴、白鱼、白条)体长,侧扁,头背面平直。口上位,下颌坚厚,上翘,竖于口前。眼大。鳞小,侧线鳞。背鳍具强大而光滑的硬刺。臀鳍条3,。
生活在敞水区的中上层,行动迅速,善跳跃。性凶猛,捕食其他鱼类,体重1市斤的个体能吞食4寸左右的鲢、鳙鱼种。67月产卵,产卵场多在近岸水区,卵粘附在水生植物的茎、叶上。生长迅速,体型较大,最大者重达市斤,常见为45市斤。天然水体渔获物中占比重较大。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人工养殖近几年刚刚起步。养殖技术有待进一步探讨。该品种适应任何养殖模式,如网箱养殖、成鱼塘套养殖等。池塘养殖是其中的一种养殖模式,具体的技术如下
面积120亩,水深0公分的淡水池塘、一般可养殖四大家鱼的地区和池塘匀可养殖翘嘴红鲌。
放养前清除塘内的野杂鱼,特别是鲤鱼、草鱼等吃食鱼,防治它们与翘嘴红鲌争饲料。注入50公分以上的河水后就可放养鱼种。
放养一龄鱼种要求规格在5公分以上。最好是公分的规格,大小个差距不超过4公分。运输前要拖网锻炼。防治操伤。二龄鱼种最好是自己培育,自己养殖,规格在500以下。放养大规格鱼种会提高养殖成本和增加养殖风险。
要求亩产量在00公斤亩产的放养密度一龄鱼种规格在520公分的,每亩放养尾;二龄鱼种规格在500克以下的亩放养00尾。混养花鲢50尾。
1、饲料的种类人工配合饲料(配方和青鱼饲料接近,营养要求偏动物性)、冰鲜鱼块、活饵料鱼(要求活饵规格为饲养鱼体长的1/3~1/5,种类为上层鱼为好,如白鲢、花鲢,鲮鱼、白鲫等也可以)、主食蚕蛹也能正常生长,但我们担心会影响品质所以不提倡。
2、饲料的投喂(1)冰鲜鱼饵投喂,其种类可以多样。投喂冰鲜鱼饵,饲养鱼必须是经过驯化过程,3~5厘米时投喂冰鲜鱼制成的鱼糜,每日多次;10厘米以上,投喂切碎的冰鲜鱼,一般每日二次。投喂方式有两种,一是定点投喂以每次投喂后在2小时内吃完为限。二是人工抛投投到翘嘴红鲌不来抢食为止,投喂次最好是三次。一般的情况下,人工养殖翘嘴红白的饵料系数为4左右。(2)颗粒饲料投喂投喂颗粒饲料和冰鲜鱼所不同的是投喂后要求在一小时内吃完,饲料系数在2左右。(3)活饵料鱼投喂,每57天投喂一次,投喂量为翘嘴红鲌存塘重量的12培投喂,吃完后要马上投喂。吃不完要推迟投喂日期。要注意经常观察鱼的吃食和活动情况灵活握投饲量。
3、水质的调节翘嘴红鲌对水质要求不太严格,一般在吃食正常的情况不需要经常加水。当水质过浓,鱼类吃食减少时应及时加水和开启增氧机。虽然翘嘴红鲌没有上来浮头,但是如果翘嘴红鲌长期生活溶氧不足环境中,会影响生长速度。
到目前为止,从各地翘嘴红鲌养殖情况去看,还未曾发现重大病害,假如发现寄生虫,防治方法同四大家鱼基本相同。
翘嘴红鲌,善跳越,拖网捕捞时最好加盖网。由于翘嘴红鲌性情急燥,容易受伤,给长途运输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在捕捞时保持不受伤,那么,人工养殖的翘嘴红鲌的运输成活率也很高。
翘嘴红鲌是一个新的野鱼家养殖品种,各地的养殖技术还是够成熟,有待各地养殖户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和提高。
专池养殖模式这是当前各地养殖翘嘴红鲌的主要模式。养殖池塘面积以2~1,具体视水温、水质、天气变化等情况调整。翘嘴红鲌一般只吃浮在水面上的饲料,而河蟹则喜欢在水底吃食,两者各取所需,能够更好的起到养殖双丰收的效果。(2)套养适合于以养殖河蟹为主且总体养殖规模较大的单位或个人。一般在3~4月份,每亩河蟹池套放5~8厘米规格的翘嘴红鲌鱼种15~20尾,年底可产商品翘嘴红鲌10~15公斤。技术要点是蟹种规格要稍大,翘嘴红鲌鱼种在蟹种放养之后放入。珍珠蚌养殖池套养模式这种养殖模式主要根据珍珠蚌与翘嘴红鲌的食性、栖息习性不同和珍珠蚌养殖池野杂鱼较多的特点而设计。翘嘴红鲌一般在冬季或次年3月前放种,每亩套养数量可随养殖户的管理、养殖技术做调整。如对翘嘴红鲌投喂饲料可适当多放,每亩放6~10厘米规格翘嘴红鲌鱼种150~200尾,可产商品成鱼80~120公斤;若不投喂,每亩套养20~40尾,可产商品成鱼15~20公斤。罗非鱼养殖池套养模式这种养殖模式主要是根据罗非鱼繁殖力强、性成熟早、在静止水体内能自然繁殖,孵出鱼苗能为翘嘴红鲌提供鲜活饲料,以及罗非鱼与翘嘴红鲌食性和生活习性不同等特点而设计。在长江流域,罗非鱼冬片鱼种在5月放养,养殖期只有半年时间,池塘空闲期达5个月以上,而翘嘴红鲌在冬季仍能摄食生长,养殖池可利用最近一段时间进行较小规格的翘嘴红铂鱼种囤塘培育,开春后出池分养或将多余鱼种出售,来提升水体利用率和养殖效益。一般每亩套养5~10厘米规格的翘嘴红鲌鱼种20~30尾,可产成鱼15~20公斤。这种养殖模式的优点是翘嘴红鲌套养成活率高,生长快,可有效控制罗非鱼大量繁衍,降低池塘养殖密度。
稻田养翘嘴红鲌是以稻为主、养鱼为辅的生产活动,稻田养鱼和池塘养鱼一样,要加强日常管理工作,这是取得效益的关键。管理工作主要注意如下几点。
管水水的管理,是稻田养鱼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应以稻为主,在插秧后20天内,水深3.5厘米,让稻浅水分蘖。这时由于鱼种放养时间不长,个体不大,对水位的要求也不是太高。20天以后,禾苗分蘖基本结束,鱼也渐渐长大。这时,可以加深田水至5~7厘米,随着禾苗的生长,可以加深到10厘米,这对控制秧苗无效分蘖和鱼的成长都有好处。晚稻田要控制水位,因插晚稻时气温高,必须加深田水,以免秧苗晒死,这对鱼稻都是有利的。
转田双季稻养鱼的转田工作,也是稻田养鱼工作的重要一环。早稻收割到晚稻插秧期间有犁田、耙田的农活要做,这些农活往往会造成一部分鱼死亡。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这种损失,一定要做好转田工作。
转田工作应发挥鱼沟、鱼溜的作用。就是在收割早稻前缓慢放水,让鱼沿着鱼沟游到鱼溜里来。或者把稻谷带水割完,然后将鱼通过鱼沟集中到鱼溜中,用泥土暂时加高鱼溜四周,引入新鲜清水,使鱼溜变成一个暂养流水池,待犁耙田结束,再把鱼放入整个田中;然后插晚秧,这种方式有时也会造成部分鱼死亡。利用鱼沟鱼溜,把鱼从早稻田转入小池塘中暂养,待插完晚秧后,再把鱼放入稻田,这种方法死鱼很少。
施肥养鱼稻田施肥,以施基肥和腐熟的农家肥为宜,肥效时间长,促进水稻稳定生长,保持中期不脱力,后期不早衰,群体易控制。对所施的基肥和农家肥,养鱼稻田并无特别的条件。如果施用尿素、碳铵作追肥时一定要保证鱼类的安全,能用的氮肥有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等。磷肥有过磷酸钙,钾肥有氯化钾等。氨水不宜做基肥,更不宜做追肥,碳铵做基肥要深施,二者都有腐蚀性,对鱼类有刺激作用。施肥应本着少量多次的原则,每次施半块田,先把田水加满到沿埂堤,并注意别将化肥直接撒在鱼沟和鱼溜内。依照我们的体会,每亩每次施用量分别为尿素不能超过8千克,硫酸铵不能超过10千克,碳酸氢铵不超过4千克,氯化铵不超过3千克。
施药稻田施药,只要处理得当,也不会对鱼产生一定的影响。防治水稻病虫害,要选用高效低毒农药,掌握适宜的使用浓度和正确的喷洒方法,严禁使用汞制剂和除草剂。为了确认和保证鱼的安全,在养鱼稻田中施用各种农药防治病虫害时,均应事先加灌4~8厘米深的水。在施药时要根据药物的不同特性采用不一样的施用方法,同时,在喷撒药液(粉)时,注意粉剂宜在早晨带露水喷,喷嘴要抬头,尽量使药物洒在稻禾的叶面上,避免粉剂直接喷入稻田水体中。水剂宜在晴天露水干后喷,喷头要朝上。施药后如发现鱼体中毒,必须立即加灌新水,稀释水中药物浓度。下雨或雷阵雨前不要施药,否则药物被雨水打落田中,严重时可造成鱼类死亡。
晒田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需水情况是在变化的,养鱼的水稻田,养鱼需水与水稻需水是主要矛盾。田间水量多,水层保持时间长,对鱼的生长是有利的,但对水稻生长却是不利。农谚对水稻用水进行了科学的总结,那就是“浅水栽秧、深水活棵、薄水分蘖、脱水晒田、复水长粗、厚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因此,有经验的老农常常会采用晒田的方法来抑制无效分蘖,这时的水位很浅,这对养殖翘嘴红鲌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做好稻田的水位调控工作是非常必要的。生产实践中我们总结一条经验,那就是“平时水沿堤,晒田水位低,沟溜起作用,晒田不伤鱼”。晒田前,要清理鱼沟鱼溜,严防鱼沟里阻隔与淤塞。晒田总的要求是轻晒或短期晒,晒田时,沟内水深保持在13~17厘米,使田块中间不陷脚,田边表土不裂缝和发白,以见水稻浮根泛白为适度。晒好田后,及时恢复原水位。尽可能不要晒得太久,以免鱼缺食太久影响生长(图16)。
施饵在稻田中养殖翘嘴红鲌,一般不需要多投饵。如果稻田太瘦,水体中的活饵料太少,尤其是动物性饵料不足以满足翘嘴红鲌的生长发育时,就需要另外投放小泥鳅、小麦穗鱼等活饵料,也可定期、定时投放配制好的配合饲料。
日常管理其他的日常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勤巡田、勤检查、勤研究、勤记录。坚持早晚巡田,检查鱼的活动,摄食水体质量情况,决定投饵、施肥数量。检查堤埂是否塌漏,平水缺、拦鱼栅是否牢固,防止逃鱼和敌害进入。检查鱼沟、鱼窝,及时清洗整理,防止堵塞。检查水源水体质量情况,防止有害污水进入稻田和防止鱼类缺氧浮头。要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做好田块档案记录。